草鱼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草鱼的俗称有: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混子、黑青鱼等。英文名:Grass carp 。
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的唯一种。又称白鲩,草根鱼,厚鱼。体略呈圆筒形,头部稍平扁,尾部侧扁;口呈弧形,无须;上颌略长于下颌;体呈浅茶黄色,背部青灰,腹部灰白,胸、腹鳍略带灰黄,其他各鳍浅灰色(见图)。为中国东部广西至黑龙江等平原地区的特有鱼类。
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生殖季节亲鱼有溯游习性。已移殖到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我国重要淡水经济鱼类中最负盛名者当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鲢(Hypophthalmictu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等世界著名的“四大家鱼”,虽均为我国特有鱼类,而草鱼以其独特的食性和觅食手段而被当做拓荒者而移植至世界各地。其体较长,略呈圆筒型,腹部无棱。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端位,呈弧形,无须。下咽齿二行,侧扁,呈梳状,齿侧具横沟纹。背鳍和臀鳍均无硬刺,背鳍和腹鳍相对。体呈茶黄色,背部青灰略带草绿,偶鳍微黄色。
草鱼肉性味甘、温、无毒,有暖胃和中之功效,广东民间用以与油条、蛋、胡椒粉同蒸,可益眼明目。其胆性味苦、寒,有毒。动物实验表明,草鱼胆有明显降压作用,有祛痰及轻度镇咳作用。江西民间用胆汁治暴聋和水火烫伤。胆虽可治病,但胆汁有毒,常有因吞服过量草鱼胆引起中毒事例发生。中毒过程主要为毒素作用于消化系、泌尿系,短期内引起胃肠症状,肝、肾功能衰竭,常合并发生心血管与神经系病变,引起脑水肿、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对吞服草鱼胆中毒者尚无特效疗法,故不宜将草鱼胆用来治病,如必须应用,亦需慎重。
习性
草鱼一般喜栖居于江河、湖泊等水域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具河湖洄游习性,性成熟个体在江河流水中产卵,产卵后的亲鱼和幼鱼进入支流及通江湖泊中,通常在被水淹没的浅滩草地和泛水区域以及干支流附属水体(湖泊、小河、港道等水草丛生地带)摄食育肥。冬季则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草鱼性情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性贪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其鱼苗阶段摄食浮游动物,幼鱼期兼食昆虫、蚯蚓、藻类和浮萍等,体长约达10厘米以上时,完全摄食水生高等植物,其中尤以禾本科植物为多。草鱼摄食的植物种类随着生活环境里食物基础的状况而有所变化。
草鱼和其它几种家鱼的生殖情况相类似,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在静水中产卵。产卵地点一般选择在江河干流的河流汇合处、河曲一侧的深槽水域、两岸突然紧缩的江段为适宜的产卵场所。生殖季节和鲢相近,较青鱼和鳙稍早。生殖期为4-7月,比较集中在5月间。一般江水上涨来得早且猛,水温又能稳定在18℃左右时,草鱼产卵即具规模。草鱼的生殖习性和其他家鱼相似,达到成熟年龄的草鱼卵巢,在整个冬季(12月至2月)以Ⅲ期发育期阶段越冬;在3-4月份水温上升到15℃左右,卵巢中的Ⅲ期卵母细胞很快发育到Ⅳ期,并开始生殖洄游,在溯游过程中完成由Ⅳ期到Ⅴ期的发育,在它溯游的行程中如遇到适宜于产卵的水文条件刺激时,即行产卵。通常产卵是在水层中进行,鱼体不浮露水面,习称“闷产”;但遇到良好的生殖生态条件时,如水位陡涨并伴有雷暴雨,这时雌、雄鱼在水的上层追逐,出现仰腹颤抖的“浮排”现象。卵受精后,因卵膜吸水膨胀,卵径可达5毫米上下,顺水漂流,在20℃左右发育最佳,大约30-40小时孵出鱼苗。
草鱼生长迅速,就整个生长过程而言,体长增长最迅速时期为1-2龄,体重增长则以2-3龄为最迅速。当4龄鱼达性成熟后,增长就显著减慢。1冬龄鱼体长为340毫米左右,体重为750克左右;2冬龄鱼体长约为600毫米,体重3.5公斤;3冬龄鱼体长为680毫米左右,体重约5公斤;4冬龄鱼体长为740毫米左右,体重约7公斤;5冬龄鱼体可达780毫米左右,体重约7.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35公斤左右。
草鱼生长快,个体大,最大个体可达35公斤。肉质肥嫩,味鲜美。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5.5-26.6克,脂肪1.4-8.9克,热量83-187千卡,钙18-160毫克,磷30-312毫克,铁0.7-9.3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黄素0.17毫克,尼克酸2.2毫克。
草鱼因食性简单,饵料来源广泛,且生长迅速,产量高,常被作为池塘养殖和湖泊、水库、河道的主要放养对象。自1958年人工催产、受精孵化技术成功后,鱼苗、鱼种来源容易,已成为我国主要精养对象。草鱼还因其能清除水体中及沿岸的草,而被渔民用于在外荡放养一、二年,以开荒除草。草鱼因其能迅速清除水体各种草类而被称为“拓荒者”。我国唐代末期在广东有将荒田筑埂,灌以雨水,放养草鱼一、二年,以清除野草,使成熟田的记载。草鱼常与鲢、鳙混养在一起,投入青草饲养草鱼,而遗留在水中的饲料和草鱼排出的废物,以培养浮游生物,作为鲢、鳙的饲料。
草鱼广泛分布于我国除新疆和青藏高原以外的广东至东北的平原地区。自1958年人工催产授精孵化成功后,已移植至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
无公害草鱼高效快速养殖技术
过去常规养殖草鱼都是以混养为主,3年才能养成,成本高,资金占用时间长。笔者总结推广了无公害草鱼高产高效快速养殖技术,现介绍如下。
1、池塘要求:池塘面积以10-20亩为宜,水深2-2.5米,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每10亩池塘配套功率为3千瓦的增氧机和自动投饵机各1台。
2、池塘清整:冬季排干池水,冻晒20天以上。鱼种放养前15天,进水10-2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清塘消毒。
3、鱼种放养:春节前后,每亩放规格为200-250克/尾的草鱼种300尾,规格为15-20尾/公斤的鲫鱼种300尾,规格为5-6尾/公斤的鲢鱼种50尾、鳙鱼种10尾。鱼种放养前用5%食盐水浸泡消毒5-10分钟。
4、饲料投喂: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饲料蛋白质含量在28-32%,辅投青绿饲料。饲料投喂遵循“前粗后精”和“四定四看”的原则,一般每天投喂2次,以2小时内吃完、草鱼摄食8成饱为宜。3-6月以投喂蛋白质含量为28%的颗粒饲料为主,日投饲率为3%,适量投喂青饲料;7-9月,控制颗粒饲料投喂量,日投饲率为1.5%左右,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为28%,加大青饲料投喂量,控制鱼病发生;10-11月投喂蛋白质含量为32%的颗粒饲料。连续投喂颗粒饲料一段时间后,应停喂颗粒饲料1周,间隔期内投喂原粮饲料。平时注意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等药物,避免草鱼患肝胆综合症等疾病而造成大量死亡。
5、水质管理:正确使用增氧机,6-10月晴天无风天气,每天下午1-3时开机增氧2小时,凌晨适时增氧;连续阴天应提早增氧。适时向池塘加注新水,采取“小排小进、多次换水”的办法逐步调控水质。6-9月,每隔3-5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10厘米左右,每隔15-20天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生石灰10-2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1次。
6、病害防治:采用“前粗后精、精青结合”的方式投喂,控制草鱼肝胆综合症发生。草鱼常见病有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一般采取内服外泼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外泼主要以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消毒剂为主,连用3天;内服以“三黄粉”药饵效果较好,每50公斤鱼体重用三黄粉(大黄50%、黄柏30%、黄芩20%,碾成碎粉后搅匀)0.3公斤与面粉糊混匀后拌入饲料中投喂,连用3-5天。
7、适时捕捞:适时将大规格成鱼起捕上市是草鱼高产养殖的重要措施,主要目的是降低池塘水体的载鱼量,促进后期池鱼快速生长。一般于7月底起捕1次,在清晨水温较低时起捕。
原料介绍
草鱼亦称“鲩”,鱼纲,鲤科,它与青鱼是比较相近的鱼种,体色则近于鲫鱼的体色,有灰白,草黄和金黄等色。
草鱼又称鲩鱼,与青鱼,鳙鱼,鲢鱼并称中国四大淡水鱼。草鱼以草为食,故北方饲养草鱼也较多。草鱼背部的颜色为黑褐色、鳞片边缘为深褐色,胸、腹鳍为灰黄色,侧线平直,肉白嫩,骨刺少,适合切花刀作菊花鱼等造型菜。
营养分析
1. 草鱼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血液循环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物;
2. 草鱼含有丰富的硒元素,经常食用有抗衰老、养颜的功效,而且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3. 对于身体瘦弱、食欲不振的人来说,草鱼肉嫩而不腻,可以开胃、滋补。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适宜虚劳、风虚头痛、肝阳上亢高血压、头痛、久疟、心血管病人。
烹饪指导
1. 烹调时不用放味精就很鲜美;
2. 鱼胆有毒不能吃;
3. 草鱼要新鲜,煮时火候不能太大,以免把鱼肉煮散;
4. 草鱼与豆腐同食,具有补中调胃、利水消肿的功效;对心肌及儿童骨骼生长有特殊作用,可作为冠心病、血脂较高、小儿发育不良、水肿、肺结核、产后乳少等患者的食疗菜肴;
5. 民间将草鱼与油条、蛋、胡椒粉同蒸,可益眼明目,适合老年人温补健身。
怎样钓草鱼
草鱼,又名鲩,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目前发现最大个体有35公斤。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文静,但耐力较强:个体大,但吻部较厚,不必使用大钩。
选用钩饵的原则是:一,颜色要鲜艳夺目。对白色最敏感;二,味道要浓郁鲜美。诱饵除用钓鲤和鲫的外,还可用菜叶、树叶、苇叶等。另外,还可制作活动窝。系上草或小麦最好,此法容易钓上较大的草鱼。
钓草鱼的钓饵还可使蝗虫、蟋蟀等。
近年来,人们钓鱼方法很多,用海竿流动浮钓、固定半浮钓、串钩半浮钓取得了奇效。在此,讲一讲串钩半浮钓。这是春夏两季在水面不大的水中上钩率最高的一种方法。串钩,是坠在下,钩在上的一种拴钩方法。用此方法垂钓,竿用长为宜。竿若太短,拴钩的线拉不开距离,不可能将饵提开水底形成半浮钓。通常用途。3.5米以上的长竿,直径0.5毫米的粗线,伊斯尼12号以上的大钩,用3到4只,等距离20厘米左右,系在铅坠的上方。草鱼吞食,多数是吃距水面1米左右的食。
扇 贝
扇贝科(Pectinidae,尤其是扇贝属Pecten)的海产双壳类软体动物。本科约有50个属和亚属,400馀种。世界性分布,见于潮间带到深海。壳扇形,但蝶铰线直,蝶铰的两端有翼状突出。大小约2.5-15公分以上。壳光滑或有辐射肋。肋光滑、鳞状或瘤突状,色鲜红、紫、橙、黄到白色。下壳色较淡,较光滑。有一个大闭壳肌。外套膜边缘生有眼及短触手,触手能感受水质的变化,壳张开时如垂帘状位于两壳间。扇贝常见于沙中或清净海水的细砂砾中。取食微小生物。靠纤毛和黏液收集食物颗粒并移入口内。能游泳,双壳间歇性地拍击,喷出水流,藉其反作用力推动本身前进。卵和精排到水中受精。孵出的幼体自由游泳,随後幼体固定在水底发育,有的能匍匐移动。后幼体形成,足丝腺,用以固著在他物上。有的终生附著生活,有的中途又自由游泳。
海星是其最重要敌害,会用腕将其包围,用管足吸附使壳张开,将胃翻出消化其壳内柔软肉体。原始人即食扇贝并把贝壳作为器皿。中世纪时,朝圣扇贝(P. jacobaeus)的壳的图案成为一种宗教标志(圣詹姆斯之章)。扇贝的大闭壳肌可食,主要产地在麻萨诸塞州乔治斯浅滩的东北部和芬迪湾(新伯伦瑞克-新斯科舍)。海扇贝(Placopecten magellanicus, 即巨扇贝、深海扇贝)产于新英格兰和加拿大东部,该处常见种还有海湾扇贝(Aequipecten irradians)、盖扇贝(A. opercularis)是不列颠群岛的食用贝,还作为鱼饵。
扇贝有两个壳,大小几乎相等,壳面一般为紫褐色、浅褐色、黄褐色、红褐色、杏黄色、灰白色等。它的贝壳很像扇面,所以就很自然地获得了扇贝这个名称。贝壳内面为白色,壳内的肌肉为可食部位。扇贝只有一个闭壳肌,所以是属于单柱类的。闭壳肌肉色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闭壳肌干制后即是“干贝”,被列入八珍之一。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域,以热带海的种类最为丰富。中国已发现约45种,其中北方的栉孔扇贝和南方的华贵栉孔扇贝及长肋日月贝是重要的经济品种。
扇贝分类
扇贝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双壳纲(Lamellibranchia)、翼形亚纲(Pterimorphia)、珍珠贝目(Pterioida)、扇贝科(Pectinidae)。
扇贝习性
扇贝为滤食性动物,对食物的大小有选择能力,但对种类无选择能力。大小合适的食物随纤毛的摆动送入口中,不合适的颗粒由足的腹沟排出体外。其摄食量与滤水速度有关,滤水速度在夜间1-3点为最低值。因此摄食量在夜间最大。主要食物为有机碎屑、悬浮在海水中的微型颗粒和浮游生物,如硅藻类、双鞭毛藻类、桡足类等;其次还有藻类的孢子、细菌等。其食物种类组成与环境中的种类相一致。
扇贝和贻贝、珍珠贝一样,也是用足丝附着在浅海岩石或沙质海底生活的,一般右边的壳在下、左边的壳在上平铺于海底。平时不大活动,但当感到环境不适宜时,能够主动地把足丝脱落,做较小范围的游泳。尤其是幼小的扇贝,用贝壳迅速开合排水,游泳很快,这在双壳类中是比较特殊的。
利用价值
扇贝一般在海水退潮的时候露不出来,所以捕捞它就比较费事了。在我国沿海,捕捞扇贝主要在北方,而且只有山东省石岛稍北的东楮岛和渤海的长山岛两个地方最有名。
用扇贝制作的菜 扇贝的贝壳色彩多样,肋纹整齐美观,是制做贝雕工艺品的良好材料。到海边工作、旅行或休养的人们,都很喜欢搜集一些扇贝的贝壳作为送给朋友的纪念品。扇贝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与海参、鲍齐名,并列为海味中的三大珍品。扇贝的闭壳肌很发达,是用来制作干贝的主要原料。我国自70年代以来,先后在山东、辽宁沿海地区人工养殖扇贝。人工养殖扇贝,可缩短扇贝的成熟期,产量高,收获也比较方便。
扇贝种类
扇贝,是我国沿海主要养殖贝类之一,世界上出产的扇贝共有60多个品种,我国约占一半。常见的扇贝养殖种类有栉孔扇贝、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
【栉孔扇贝】 ( Chlamys farreri )
品种来源:黄海
特征特性:属软体动物门,瓣腮纲,异拄目,扇贝科,扇贝属;生活在3m~30m岩礁及砂砾质海底;滤食,饵料以浮游植物为主;耐温范围一1.5℃~25℃;适盐范围16‰~43‰;产卵期在5月至6月;用途广,肉细嫩,味鲜,经济价值高。
属我国海区自然生种类。适宜于我国广大海域特别是北方沿海养殖。栉孔扇贝营附着生活,足丝料发达。成贝壳高可达8厘米以上。因右壳前耳有明显的足丝孔和数枚细栉齿而得名。壳面生长纹细密,具粗细不等放射肋;左壳约10条,右壳约20条,肋上有不整齐的小棘。
【海湾扇贝】 ( Ar-gopecten irradians )
品种来源:1982年从美国引进。
特征特性: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柱目,扇贝科,扇贝属。贝壳扇形,两壳几乎相等,后耳大于前耳,前耳下方生有足丝孔。壳面有放射肋18条,壳面呈黑褐色或褐色。生长适温范围5-30℃,最适生长温度18-28℃。
【虾夷扇贝】 ( Patinopecten yessoensis )
品种来源:1982年从日本引进。
特征特性:属滤食性双壳贝类,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柱目,扇贝科,扇贝属。贝壳扇形,右壳较突出,黄白色,左壳稍平,较右壳稍小,呈紫褐色。壳表有15-20条放射肋,两侧壳耳有浅的足丝孔。自然分布水深6-60m,底质为砂砾。虾夷扇贝为冷水性贝类,生长适温范围5-20℃,繁殖产卵水温5-9℃。自然生长最大个体可达20cm,重900g,人工养殖17-23个月,个体平均壳长可达10cm,重100-150g,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
【华贵栉孔扇贝】( Chlamys nobilis )
壳面呈浅紫褐色、淡红色、黄褐色或枣红云斑纹,壳高与壳长约相等。放射肋大,约23条。产于我国南海及东海南部,属暖水性贝类。自低潮线至深海都有分布。
饮食价值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的食谱中,扇贝都是一种极受欢迎的贝类食物。在扇贝中有两种类型的肉,一种是扇贝的内敛肌,呈白色,很有肉感,另一种则是分布在内敛肌周围的肉,红色且很柔软。通常,扇贝中的肉只取内敛肌作为食材,而周围红色的肉则被丢弃。
在西方的食谱中,扇贝通常的处理方式是通过黄油煎制,或者裹上面包粉一起炸。在食用时通常配以半干白葡萄酒。
在欧洲的食谱中,扇贝则会加入乳蛋饼食用,或者煎熟后作为开胃菜食用。
在东方的食谱中,日本人喜欢将扇贝配上他们的寿司和生鱼片一起食用,而中国人食用扇贝主要是在广东地区,广东人喜欢用扇贝煲汤饮用。
扇贝做法
1.蒜蓉粉丝蒸扇贝
主料:切掉一半并且洗净的扇贝若干,粉丝,蒜,姜少许,葱少许
烧扇贝调料:盐,生抽(可选),植物油
做法:非常简单。粉丝用水泡软,蒜、姜、葱切末,把它们拌在一起,加盐,还可以加适量的生抽。将拌好的粉丝铺在贝肉上,将扇贝放入盘子。加盖隔水蒸大约5分钟取出,淋上少许明油就大功告成了。
2.蒜蓉扇贝
扇贝洗净剖开剔肉,贝壳亦洗净待用。贝壳摆放盘中,依次将贝肉水淘净泥沙,置壳内,蒜末用酱油、香醋、盐、味精调和(依个人口味),浇肉上。入屉蒸。开锅3—5分即可。不妨一试。
3.顺致春安
一般的市售扇贝,肉剔除后,放清水内用筷子顺一个方向搅动,泥沙自会沉淀,有时买回的会粘有较多泥沙,则要仔细清洗,特别是有些贝肉边缘,不易清理,要有耐心。
其实蒜蓉还有一个最简单的做法:
将新鲜扇贝洗净外面的污物,可用牙刷刷的。
放一蒸锅里隔水蒸,开大火后转小火二三分钟就搞定了,将蒸好后的扇贝去掉一面的壳,摆在盘中,均匀的淋上蒜蓉,出锅就得。
此蒜蓉是在铁锅里爆过的蒜蓉。(就是在一铁锅里放少许油,将蒜蓉在锅里滑一下,可放一些鸡精、盐等调料,也可不放,我一般会放一点红辣椒先炸一下,再放蒜蓉)
4.清蒸扇贝
原料:新鲜扇贝一堆、粉丝一小把、葱,姜若、酱油,食油、辣酱。
做法:先准备粉丝,放入沸水中煮熟,在凉水下冲洗后,待用。将扇贝洗清,葱姜切丝,放一些葱姜丝于扇贝上,上蒸笼蒸。若没蒸笼也可用其他器具蒸。 等到扇贝肉发白即可,切勿蒸太久,扇贝肉会缩。我的经验时5-10分钟,装盆后可将粉丝铺上,铺在扇贝上或下随喜好而定。我喜欢铺在上面,与扇贝同吃。
同时,锅里入油,放入余下的葱姜和一点点辣酱,直至香味出来,放入酱油,我会加入蒸扇贝时留下的扇贝汁,加热至沸腾,直接浇在扇贝上。
蒜蓉粉丝蒸扇贝个人喜好加粉丝,结合扇贝不同的质地,以刺激咀嚼中不同的感受。试试吧,简单却味道丰富,可以和饭店里做的媲美哦 粉丝先泡软之后,直接放在洗净的扇贝上,然后再放上豆豉,可以适当加点盐,放入笼上蒸。大火,3分钟。关火,闷2-3分钟,就可以了。豆豉蒸扇贝做好了。
还有种方法,是上星期我自己在家里弄的。扇贝洗净。放进笼里蒸(方法同上)。同时,另取一小碗,舀两小勺黄灯笼辣椒,再加把葱花。锅内油烧热后,将油快速倒入碗中。然后再浇在蒸好的扇贝上。哈哈,就变成蒜容葱油扇贝了。其实,本来是应该将蒜头剁成容的,但是偶觉得麻烦。再加上,偶很喜欢吃黄灯笼辣椒的,而且,这个辣椒里本来就是加入了蒜容。所以就偷懒了。没想到,味道出奇的好。
5.日式白酒闷扇贝
要点:一定要用刷子把扇贝的壳仔细的刷干净,还要把壳边类似胡须的贝脚用手拨掉。如果把贝脚留在上面,就不可能做出好吃的扇贝。
做法:
1、把荷兰芹的叶子和茎分开,把叶子切碎。
2、把大蒜切成碎片。
3、选一个比较深的锅。最先把扇贝放进去,其次放入洋葱,再放入荷兰芹的茎
4、放入蒜末,最后放入胡椒、柠檬汁、白酒、黄油2勺。
5、盖上锅盖用中火煮。
6、用经常的摇动锅。
7、等到扇贝的壳打开的时候,就捞出全部的扇贝,在汤中加入黄油2勺,煮开。
8、再把扇贝放回锅里,在上面均匀的散入切碎的荷兰芹的芹叶。
6.野山杂菌扇贝皇
改变以往扇贝的做法,将鲜嫩的扇贝肉切成丝状烩以野山杂菌、青椒丝,口味更加鲜甜。
7.烧烤扇贝香
[原料/调料] 扇贝 8个 蒜味烤肉酱 1/3杯
[制作流程]
(1)将扇贝洗净沥干,排入烤盘中。
(2)再将蒜味烤肉酱放入扇贝中,每个放入1/2大匙,依序做好8个。
(3)烤箱先预热200℃,放入扇贝,烤约20分钟,至熟后夹取出,放入盘中即可食用。
(另外可将虾仁、花枝、蔬菜等同时排放在扇贝内,再淋上酱料一起烤,或者将烤好扇贝取出,与其他海鲜一起拌炒成为什锦佐料,淋在饭上,色香味俱全。)
其他辅料象蒜蓉,香草黄油白汁,奶香芝士,香椒。。。等也别有风味!以下是一些烧烤扇贝的特色调料:
1.蒜蓉调料:蒜末、葱花、香菜末、酱油、白糖、香油
做法: 把蒜末、酱油、白糖、香油、水倒入碗中拌匀,倒中锅中煮开,改小火煮6分钟,做成蒜蓉汁;
2.豉香调料:黄油5克,盐5克,白糖10克,老抽3克,高汤5克(新鲜的扇贝会带有天然的甜味,所以调味料最好从简,否则会掩盖食材的原味。适当地加老抽,给海鲜多了些许豉香。 )
3.椒香调料:花椒 5g、姜片 适量、蒜粒2汤匙(30g)、红椒碎粒1茶匙(5g)、黄酒1汤匙(15ml)、生抽1汤匙(15ml)、豉油 1汤匙(15ml)、高汤3汤匙(45ml)、油 适量。
中小火先加热油,爆香姜片,改小火后,调入黄酒、生抽、豉油搅拌煮匀。关火取出姜片不要,锅中汤汁为调味汁。
用油炒出香味的花椒、蒜碎粒、红椒碎粒,把油用调羹均匀铺放在每只扇贝上即可。(小贴士:红椒主要是为了扇贝更美观,用量不要多,否则会影响海鲜本身的原味。蒜不妨多放一些,非常好吃。)
4 新西兰风味--芝士香草黄油白汁
准备:烤箱预热220度。
材料:扇贝6只(中等大小)
黄油10克、大蒜15克、芝士20克、盐1小匙(约4克)、白胡椒粉1/2小匙、白兰地酒(或者白葡萄酒)2小匙(10ml)
做法:
1.扇贝用小刀敲开壳,用刀沿扇贝柱(就是中心那团圆圆的白色肉)的一面和扇贝壳相连的地方切下,去掉那面壳,去掉扇贝的内脏,用水洗净,抹干待用。
2.用少许盐、胡椒粉、白兰地酒将扇贝腌制10分钟。
3.将大蒜用压蒜器压成蒜泥,和黄油一起放入微波炉中加热1分半钟左右,使黄油溶化,蒜爆出香味。
4.在蒜泥黄油汁中加入盐和胡椒粉调味,将黄油蒜茸汁均匀地涂抹在扇贝上。
5.芝士切成丝,均匀铺在扇贝上。(芝士的多少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喜好)
6.烤箱预热220度,将扇贝放入,上下火烤13分钟左右,直到芝士变色即可。
ps:
1.如果没有白兰地酒可以用白葡萄酒代替,不建议用料酒。
2.贝壳本身极具鲜味,所以在烹调时最好不要放味精之类,以免破坏天然鲜味,盐也不要多放。
3.因为此菜中的蒜茸需要很细腻,所以用压蒜器比较好。
4.芝士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
5.黄油用锅熔化,炒香蒜蓉也可以,省事的话就用微波炉。
6.每家的烤箱温度不太一样,所以注意观察火候。
营养分析
美味的扇贝贝类软体动物中,含一种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的代尔太7-胆固醇和24-亚甲基胆固醇,它们兼有抑制胆固醇在肝脏合成和加速排泄胆固醇的独特作用,从而使体内胆固醇下降。它们的功效比常用的降胆固醇的药物谷固醇更强。人们在食用贝类食物后,常有一种清爽宜人的感觉,这对解除一些烦恼症状无疑是有益的。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高胆固醇、高血脂体质的人以及患有甲状腺肿大、支气管炎、胃病等疾病的人;
2. 许多贝类是发物,有宿疾者应慎食;贝类性多寒凉,故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
烹饪指导
贝类本身极富鲜味,烹制时千万不要再加味精,也不宜多放盐,以免鲜味反失,贝类中的泥肠不宜食用。
新鲜贝肉色泽正常且有光泽,无异味,手摸有爽滑感,弹性好;不新鲜贝肉色泽减退或无光泽,有酸味,手感发粘,弹性差。新鲜赤贝呈黄褐色或浅黄褐色,有光泽,弹性好;不新鲜赤贝呈灰黄色或浅绿色,无光泽,无弹性。不要食用未熟透的贝类,以免传染上肝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