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bet365平台开户对珠海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20180029号政协提案的答复

谭海滨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珠海科学的防灾应急体系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防灾应急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一、对现有防灾应急体系的反思

您提出《关于构建珠海科学的防灾应急体系的建议》的提案,是非常及时的,也切合了当前国家部署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市委、市政府一直始终重视致力于构建珠海科学的防灾应急体系,建立会商、联合值守、督导检查、军民联防等应急工作机制建设,确保防灾救灾期间指挥决策高效运行。但同时,我市防灾应急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体现在各应急单位、部门还未整合优化;部分防灾减灾工作岗位缺编或有编无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临时顶岗流动性大等现象存在,上述两个问题待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后进一步解决;行业、部门联动配合不够密切,还不能完全达到防灾减灾资源共享;群众主动防灾避险意识有待提升。

二、采取联合应急工作机制防御强台风“天鸽”工作情况

我市防御2017年8月23日强台“天鸽”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降低了灾害损失

(一)防御强台风“天鸽”的几点经验。一是领导重视为防御工作提供强大组织保证。台风影响我市前,国家防总、省防总和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防风会商会议,有效进行工作部署,对防风重点环节、部位和措施提出明确的时间要求,有力指导防风工作开展。强台风“天鸽”登陆后,市委、市政府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救灾复产重建工作中,靠前指挥,加强督导,确保防风减灾工作有力开展。二是完善的制度体系为防风工作提供机制保障。近年来,我市先后编制了《珠海市防汛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珠海市防风工作预案》《珠海市防汛防风期间临险人员安全转移办法工作指引》《珠海市防汛防风期间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机制》《珠海市防汛物质管理暂行规定》《珠海市防汛应急抢险预备队伍管理暂行规定》和《珠海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成员单位联合值守工作制度》等共18项规章制度,涵盖三防责任、指挥、预案、队伍、物资、联合值守、隐患排查、市民防御指引和“八停”应急措施等各个方面,为防灾减灾工作有效开展提供机制保障。三是强大的防灾减灾保障能力确保救灾工作高效开展。我市建成由52套卫星电话及120台800兆数字集群通信网络,覆盖市、区、镇的应急通信网,在大面积停电、通讯中断的情况下,保障了防灾救灾工作正常开展。同时,各区、镇(街)共配备应急电源30多台,有力保障了在强台风“天鸽”影响期间电力供应不中断,确保联合指挥调度正常开展。投入2130万元建成了三防指挥决策系统,实现了与公安、气象、海事、渔政等重点防灾减灾单位视频和数据的互连互通,为有效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台风暴雨预报的精准度有待提升。二是台风期间树木防风问题突出。三是建筑工地、简易工棚难以承受强风袭击。四是部分市政建筑物抗风等级较低。五是电力、通信、供水等重点行业安全保障能力亟待提高。六是对辖区商船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七是城市防洪等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有待提高。八是群众主动防灾避险意识有待提升。

三、构建珠海科学的防灾应急体系具体措施

(一)组织起草《珠海经济特区防汛防旱防风条例》,为构建珠海科学的防灾应急体系提供法律依据。按照立法程序,2018年3月《条例》草案送市法制局审查,5月报市政府审议,9月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市三防办组织起草的《珠海经济特区防汛防旱防风条例》,细化完善了相关规定,进一步确立三防工作原则和具体措施,明确各方权利义务等,健全我市三防法制体系,为今后我市三防工作科学有序开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二)完善信息报告与发布机制,第一时间把信息发布到公众。市委宣传部正在组织起草《珠海市防御台风信息发布指引手册》(试行),进一步规范各单位各部门信息发布原则、内容和职责等。市三防办进一步修编和完善《珠海市防御台风暴雨灾害信息发布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防御台风、暴雨的发布机制。

(三)完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提升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市交通运输局制定并印发《珠海市台风暴雨期间公共交通工具停航停运工作机制》,规范交通运输行业的预警机制和公共交通工具停航停运的工作流程。修订并印发《珠海市交通运输行业“三防”应急预案》和《珠海市交通运输局“三防”值班制度》,强化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在建交通工程“三防”应急工作和值班、协调机制。进一步提高公路、水运工程临建设施防风标准,对水上交通工程项目,采用集装箱或达到防强台风砖砌结构作为临建设施;实施交通设施灾害防治工程,加强管养,提升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抗灾能力。

(四)规范行业体系,提升城市防灾标准。一是市市政和林业局先后编制《珠海市排水管网建设技术指引(试行)》《珠海经济特区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设置技术规范》《珠海市园林绿化防灾树种选择指引(试行)》《珠海市市政和林业局防御气象灾害操作手册》,指导市政、环卫、园林绿化、户外广告等行业提升防灾标准。二是市住规建局针对建筑工地防抗强台风相关标准,组织开展《珠海市建筑工地防强台风应急研究》《珠海市建筑工地塔吊等起重设施防抗强台风标准研究》《珠海市建筑工地临时板房等设施防抗强台风标准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组织编制《珠海市提高房屋建筑标准研究》《珠海市城市防灾标准研究》《珠海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通过调研和研究其他城市案例,梳理并借鉴其他城市防灾标准,在基于珠海市城市特点前提下,全面提升城市防灾标准,指引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标准与准则等需要研究的问题,并逐步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推行实施。

(五)加大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资金投入机制。一是加大防汛物资、抢险设备的储备力度,市、区、镇(街)三防部门结合本辖区三防主要任务,按照《珠海市区、镇(街)三防物资最低储备标准》(珠防指〔2016〕078号)完成储备任务。二是建设市三防指挥决策系统(二期),提高应对气象灾害的分析决策能力。三是全市各区(功能区)全面完成全国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全面提升了我市地质灾害防治标准和总体水平。四是市财政划拨数千万元专项救灾资金到主要成员单位,购买防灾减灾应急设备,市市政和林业局主要采购了树枝粉碎机、油锯、移动式柴油发电机、推土机、垃圾运输车、多功能清疏车等设备,油锯由市市政和林业局安排专人保管,树枝粉碎机、推土机等由园林绿化中心、各区环卫站(所)、西坑尾垃圾填埋场管理使用,这极大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五是每年都在财政预算中安排防灾减灾等应急资金。以2018年预算为例,安排了预备费2亿元用于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支出,三防预备费800万元,气象防灾减灾及宣传经费1000万元,灾后修复及市容市貌提升资金4000万元等。此外,市、区财政将根据相关业务部门制定的工作方案,积极筹措资金,全力支持构建珠海科学的防灾应急体系建设相关工作。

(六)加强防灾减灾宣传与文化建设。一是完善防风宣传长效机制。定期开展社区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居民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和逃生避险演练,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推进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和技能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充分利用各类传播渠道,通过多种途径将灾害预警信息发送到户到人,显著提高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扩大社区公众覆盖面,有效解决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完善防灾减灾知识进校园科普机制。加强大中小学、幼儿园的公共安全知识教育普及工作,切实把公共安全教育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确保每名学生每年接受公共安全教育的日常教学和实践活动时间累计不少于2个学时,并确保宣传教育效果。三是完善防风抗灾应急宣传机制。牢固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制定珠海市防风减灾信息发布和舆情应对工作指引,健全信息发布和舆情应对机制,完善信息发布制度,拓宽信息发布渠道,确保公众知情权。四是加强防灾减灾文化建设。利用公共文化场所开展安全科普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市民艺术中心等公共文化场馆,面向社会公众、志愿者、中小学生,开展防灾减灾、安全科普等知识宣传,提高珠海市民的防灾减灾和安全意识。

(七)组织开发珠海市三防物资队伍管理系统。提高我市三防物资和抢险队伍管理信息化水平。该系统收录了市、区、镇(街)各级三防部门和市三防成员单位的三防(应急抢险)物资的种类、数量、存储位置和抢险队伍位置分布、联系方式等详细信息,可对三防物资搜索查询、抢险调拨、定期保养、更新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相关信息可在电子地图上直观展示,并便捷查找出险地点周边的三防物资储备和抢险队伍分布情况。

(八)强化责任落实,把“三防”工作纳入考核体系。修订完善《珠海市三防工作考核办法》,在修改完善《办法》的基础上将三防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纳入对各区三防工作和成员单位考评,建立行之有效的三防工作考核、评估机制,不断提高全市三防工作的整体水平。

 

 

 

珠海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办公室

2018年4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