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门水道片区位于珠海市中部,含磨刀门水道及其以西、螺洲溪黄杨河以东片区;地域狭长,南北跨越斗门区、金湾区。本流域用地以湿地、农林用地为主,是珠海市重要的水源地,为南区给水厂、拱北给水厂、香洲给水厂和澳门提供原水。
磨刀门水道水源地与斗门区黄杨河水源地共同被列为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磨刀门水道上游西岸的平岗泵站被列为国家重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地。
磨刀门水道自斗门莲溪镇螺洲溪口入境,至横琴石栏洲入海,境内全长42千米。上游段水道顺直,河宽800-1200米;中游水道形态较为复杂,左岸有中山神湾水道汇流,河宽增加至4000米,相继浮现大排沙、磨刀沙、竹排沙等江心洲;下游段河势又趋平顺,河宽保持在2000米左右,河中浮露二排沙、三排沙两个沙洲,左岸先后有前山水道、洪湾水道(马骝洲水道)分流入澳门水域,右岸有天生河、鹤洲水道分流入白龙河出海。
磨刀门是珠江的主要入海口门,其泄洪、排沙量居八大入海口门之首,多年平均径流量达923亿立方米,约占珠江入海泄量的28.37%,多年平均输沙量为2700万吨,约为马口站输沙量的37.2%。
黄杨河北起粉洲沙仔尾,承螺洲溪和赤粉水道径流,下至尖峰山鬼仔角,全长13.69千米,河宽300-550米。
鸡啼门水道于尖峰山鬼仔角上接黄杨河,下至红旗小木乃入海,全长24.5千米,河宽400-1800米。鸡啼门多年平均径流量19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380万吨,口门每年向外延伸约90米。
水资源:2015年斗门区水资源量为6.84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46.8%。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6.2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0.79亿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为1723.3毫米。
2015年金湾区水资源量为4.74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32.5%。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4.5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0.63亿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为1579.7毫米。
本流域内较重要的水库有竹银水库、月坑水库,均位于白蕉镇。咸潮期间,竹银水库、月坑水库联合向西城给水厂、南区给水厂、澳门石排湾给水厂提供原水,处理后的净化水服务于城乡生活、工业生产等方面。
竹银水库、月坑水库对于全市供水安全起着重要作用,2011年竹银水源工程建成后,全市供水保证率从95%提高到97%。
竹银水库集雨面积为2.99平方公里,总库容为4018万立方米,设计年供水量为1.06亿立方米。月坑水库集雨面积为1.13平方公里,总库容为106.53万立方米。
2015年,斗门区供水量为1.54亿立方米,人均综合用水量361立方米,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203升/日。金湾区供水量为12719万立方米,人均综合用水量490立方米,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231升/日。
水安全:磨刀门水道涉及1堤防主要有白蕉联围东堤、鹤洲北海堤、鹤州南海堤、中珠联围海堤、横琴芒洲片区海堤、横琴示范段海堤以及环岛西堤。区域内泵站主要位于白蕉联围内,多为排涝泵站,白蕉镇内共有泵站81件,受益面积合计为74375亩,白藤街道内共有泵站19件,受益面积合计为39180亩。白蕉镇内主要水闸共33件,白藤街道内主要水闸共6件,天沐河东、西出水口分别新建东闸和西栅两座中型水闸,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区域内主要水库有竹银水库,总库容4010万立方米,月坑水库,总库容106万立方米。
水环境:按广东省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2015年本流域内水质监测站点共布设5个(全市共14个监测点),其中河流站点4个,分别是平岗、白蕉、竹洲、尖峰大桥;缓冲区监测点1个,即磨刀门水道河口缓冲区。根据广东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要求,以上监测点均达标。列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名单的有2条,分别为白蕉镇的合禾涌、白头翁涌。
2015年,本流域内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68%,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截至2015年末,流域内建成污水处理厂一座,即白藤水质净化厂,现状处理能力为4万立方米/日,占地面积为7.33公顷。主要收集白蕉镇、白藤街道的污水。现状出水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磨刀门流域片区区级河长
河道 (流域片区) |
市级河长 |
职务 |
各区 |
区级河长 |
职务 |
磨刀门水道 (含磨刀门水道及其以西、螺洲溪黄杨河以东片区) |
史明锋 |
副市长 |
香洲区 |
颜洪 |
区委书记 |
斗门区 |
周海金 |
区委书记 |
|||
金湾区 |
阳化冰 |
区委书记 |
|||
横琴新区 |
牛敬 |
区委书记 |